澳门游戏官网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件ppt

日期:2023-11-17 10:35:05 浏览:

  澳门游戏官网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课件ppt* 后梳 B:满穿44dtex无光锦纶丝 中梳 M:满穿44dtex无光锦纶丝 前梳 F:1空、1穿、7空、1穿、 7空、1穿110dtex染色锦纶丝 2、方格效应(三梳编织) * 第一节 单面经编织物的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 一、编链组织 1、定义:在编织时,每根纱线始终在同一枚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1)开口编链:组织纪录:0-1,1-0 (2)闭口编链:组织纪录:1-0,1-0 * (1)形成的线圈在纵向互不联结,因此不能单独形成织物; (2)横向不卷边,纵向延伸性较小; (3)常用来生产纵条纹和作为衬纬组织的联结组织。 2、特点 二、经平和变化经平组织 * 1、定义:每根纱线在两枚针上轮流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2、分类: (1)经平组织:1X1经平,每根经纱轮流在相邻两枚针上垫纱成圈。可为开口线-1 经平垫纱运动图 * (2) 变化经平组织: 1)经绒组织:三针经平组织,每根经纱隔一针轮流垫纱成圈。 组织纪录:开口线 闭口线)经斜组织:四针经平组织, 每根经纱隔两针轮流垫纱成圈。 组织纪录:开口线、定义:导纱针顺序地在3枚或3枚以上的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编织时梳栉先沿一个方向在连续两个以上横列上垫纱成圈,再反向作相同的垫纱运动澳门游戏APP下载。 2、性能特点: (1)由于连续的垫纱方向不同,可产生隐形的横条外观; (2)用色纱按一定规律穿纱可形成锯齿型外观效应; (3)有较强的反光效果。 三、经缎和变化经缎组织 3、隔针垫纱可形成变化经缎组织。如图所示的垫纱运动图为四针变化经缎组织。 * 四、重经组织 1、定义:在一横列内每根经纱在相邻两纵行上连续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为针前两针距横移的经编组织。上述各组织都可以进行重经垫纱,形成重经编链、重经平、重经缎等。 2、编织张力大,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3、举例:(1)和(2)为重经编链组织;(3)为重经平组织。 第二节 满穿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 * 一、基本概念 (1)满穿:梳栉上的每一枚导纱针都穿有经纱为满穿; (2)空穿:梳栉上部分的导纱针穿有经纱,部分空穿; 例如:空穿中有半穿(一穿一空等)和规律的空穿(两穿一空或三穿一空等)。 1、穿经规律:亦称穿纱规律。每把梳栉上的导纱针中穿纱和空穿的循环规律。一般有满穿和空穿两种情况。 * 2、对梳规律:亦称对纱规律。经编双梳或多梳织物的编织中,各梳栉间穿纱规律的对应情况。对梳规律的改变可影响经编织物的结构。 3、空穿率:经编梳栉上,一个穿经完全循环中,空穿导纱针数占总导纱针数的百分率。 4、使用多梳的原因:单梳织物薄、强度低、稳定性差、线圈歪斜、花纹变化有限、线)拉舍尔经编机:从机前向机后为:L1、L2、L3、…… (2)特利柯脱经编机:从机后向机前为:L1、L2、L3、…… 6、两梳组织形成的一般规则: (1)前梳纱显露在织物反面; (2)通常两把梳栉反向垫纱,从而使线)如果前梳延展线短,则织物延伸性小,反之,织物延伸性大。 7、命名方法:当两把梳栉采用不同组织时,后梳组织名称在前,前梳组织名称在后。 * 二、几种常见的双梳组织 * (1)定义:两把梳栉均进行经平垫纱,垫纱方向相反。 (2)组织纪录: 后梳 B:1-2,1-0 前梳 F:1-0,1-2 (3)特点: 1)是最简单的双梳结构; 2)线圈直立,外观均匀,纹路较好; 3)脱散性较大。 1、双经平组织 * (1)定义:前梳经平垫纱,后梳经绒垫纱。 (2)组织纪录: 后梳B:2-3,1-0 前梳F:1-0,1-2 (3)特点: 1)结构较为稳定, 2)抗起毛起球性能较好, 3)手感较硬,较经平绒组织 延伸性较小。 2、经绒平组织 * (1)定义:前梳经绒垫纱,后梳经平垫纱。 (2)组织纪录: 前梳 F:2-3,1-0 后梳 B:1-0,1-2 (3)特点: 1)织物手感光滑、柔软; 2)延伸性和悬垂性较好; 3)两梳同向垫纱时线圈歪斜,而反向垫纱时结构较为直立; 4)可反面起绒。 3澳门游戏APP下载、经平绒组织 * (1)定义:前梳经斜垫纱,后梳经平垫纱。 (2)两梳反向垫纱: 前梳 F:3-4,1-0, 后梳 B:1-0,1-2 特点:反面延展线长光 泽好,可起绒。 (3)两梳同向垫纱: 前梳 F:3-4,1-0 后梳 B:1-2,1-0 特点:因两梳延展线同向,起绒后结构稳定。 4、经平斜组织 (1)定义:前梳经平垫纱,后梳经斜垫纱。 (2)组织纪录: 前梳 F:1-0,1-2 后梳 B:3-4,1-0 (3)特点:挺括、厚实、抗起毛起球性好,结构稳定,手感硬。 * 5、经斜平组织(雪克斯金组织) * (1)定义:前梳编链垫纱,后梳经斜垫纱。 (2)组织纪录: 前梳 F:1-0,0-1 后梳 B:3-4,1-0 (3)特点:比经斜平组织更硬挺,结构稳定,手感硬,正面线、经斜编链组织 * (1)定义:两把梳栉进行经缎垫纱,垫纱方向相反,大小相同。 (2)采用色纱可形成对称花纹,如方格、菱形和圆等。 7、双经缎组织 * (1)定义:部分梳栉在一些横列处不参加编织的经编组织。 8、缺垫经编组织 * (2)编织要求: 1)当一把用来编织的梳栉在一个或几个横列上即不作针前垫纱也不作针背垫纱时,就形成了缺垫组织。 2)缺垫梳栉需要间歇送经。 (3)花式效应:褶裥、方格、斜纹等。 (1)定义:在线圈主干和延展线之间,周期地衬入一根或几根纬向纱线所形成的经编组织。 * 9、衬纬经编组织 (2)分类: 1)全幅衬纬:由特殊的机构将将长度等于坯布幅宽的纬纱夹在线圈主干和延展线之间的经编组织称为全幅衬纬经编组织。 * 2)局部衬纬:某些梳栉只作针背垫纱,而不进行针前垫纱,在织物的某一部位形成衬纬纱段,以满足特殊的性能要求或形成特殊的花式效应。 * 1)衬纬纱必须穿在后梳,前梳为编织梳; 2)衬纬纱必须有针背横移; 3)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反向,衬纬纱被束缚进织物的纱线长度针距数比衬纬垫纱多一个针距; 4)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同向,衬纬纱被束缚进织物的纱线长度针距数比衬纬垫纱少一个针距; 5)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同方向同大小,衬纬纱将避开编织纱的针背垫纱,则不能衬纬。 (3)局部衬纬的编织要求 * (4)常用衬纬织物 1)起花和起绒衬纬经编织物, 2)衬纬经编网孔织物。 * (1)定义:衬经梳栉即不作针前垫纱,也不作针背垫纱,纱线沿经向以直线)组织记录(衬经和双梳部分衬纬织物): L1: 2-0,0-2 L2: 0-0,4-4 L3: 0-0,0-0 衬经纱 L4: 6-6,0-0 10、衬经经编组织 * (1)定义:在经编织物的地组织中衬入经向和纬向全幅纱线所形成的经编织物。 (2)特点: 1)横向和纵向的尺寸稳定性由衬入的纬纱和经纱的弹性决定, 2)经纱和纬纱由编织纱连接绑缚。 11、衬经衬纬经编织物(双轴向经编织物) * 定义:有衬垫纱线缠绕在线圈根部的经编组织。 特殊机件 -- 压纱板:与针床同宽的金属薄板,安装在梳栉摆架上,即可随梳栉横移,又可上下移动,将垫入针钩里的纱线压到针杆上。 特点:织物具有凸出的特殊花纹。 12、压纱经编织物 * (1) 定义:在钩针经编机中,有选择地使某些针不压针(不闭口)所形成的经编组织。 13、缺压经编组织: (2)分类:可分为缺压集圈经编组织和缺压提花经编组织两类。 (3)产品效果: 1)缺压集圈可形成纵条、斜纹、凹凸等织物外观, 2)缺压提花可形成类似贝壳状的花纹。 * 三、色纱满穿双梳组织 在满穿双梳组织基础上,对于其中一把或两把梳栉采用一定根数、一定顺序的色纱穿纱编织,形成彩色花纹。 1、纵条纹织物 例: 组织结构:经绒编链:F:1-0,0-1 B:2-3,1-0 穿纱:后梳:白色满穿 前梳:黑白两色按一定顺序穿纱 效果:白底上一定规律的黑色条纹 (1)花纹效果与后梳组织关系不大,后梳也可为经斜组织。 (2)前梳为经平时纵条纹边缘不清晰。 * 例:16列经缎形成菱形花纹 组织纪录: B:8-9,8-7,7-6,6-5,5-4,4-3,3-2,2-1,1-0,1-2,2-3,3-4,4-5,5-6,6-7,7-8 F:1-0,1-2,2-3,3-4,4-5,5-6,6-7,7-8,8-9,8-7,7-6,6-5,5-4,4-3,3-2,2-1 穿纱规律: B:||||||||++++++++ F:+||||||||+++++++ 其中:|:代表色纱一;+代表色纱二 2、对称花纹织物 * 例:组织纪录: B:10-11,10-9,10-11,9-8,9-10,8-7,8-9,(7-6,7-8)X2,(6-5,6-7)X2,(5-4,5-6)X2,4-3,3-4,3-2,3-4,2-1,2-3,1-0,1-2,1-0,(2-3,2-1)X2,3-4,3-2,4-5,4-3,5-6,5-4,6-7,6-5,7-8,7-6,8-9,8-7,9-10,9-8,10-11,10-9 // F:1-0,2-3,2-1,3-4,3-2,4-5,4-3,5-6,5-4,5-6,(4-3,4-5)X2, (3-2,3-4)X2,3-2,4-5,4-3,5-6,5-4,6-7,6-5,7-8,7-6,(8-9,8-7)X2,9-10,9-8,9-10,8-7,8-9,7-6,7-8,6-5,6-7,5-4,5-6,4-3,4-5,3-2,3-4,2-1,2-3 // 穿纱规律: B:11A,16B,4A,19B 其中:A:代表色纱一;B代表色纱二 F:同后梳 3、非对称花纹织物 * 四、设计双梳时梳栉垫纱方向的确定 1、两把梳栉都编织成圈,且没有编链垫纱运动时,由两把梳栉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2、两把梳栉都编织成圈,其中有一把梳栉作编链垫纱运动时,由两把梳栉的针前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3、一把梳栉编织成圈(且不为编链垫纱运动),另一把梳栉作衬纬垫纱,由两把梳栉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4、一把梳栉作编链垫纱运动,另一把梳栉作衬纬垫纱,由编链梳栉的针前垫纱和衬纬梳栉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 五、经编织物清理布边的方法 1、采用附加弹性纱管编织布边 2、采用附加非弹性纱管和带挑线簧的张力装置编织布边 3、两梳织物的清布边方法 (1)经绒编链组织:编链梳栉两边各加一只清纱纱管 (2)二针衬纬编链组织:编链梳栉右边加一只清纱纱管 4、选择适当的垫纱运动 (1)两梳对称垫纱,边端的织针上每横列至少有一根纱垫纱成圈 如双经平组织,L1:1-0,1-2;L2:1-2,1-0 (2)两梳横移针距相差较少,边端纱在张力杆的张力调节范围内 如:经平绒组织,L1:2-3,1-0;L2:1-0,1-2 * 六、多梳经编组织 1、纵条效应 (三梳编织) 后梳 B:满穿44dtex无光锦纶丝 中梳 M:满穿44dtex无光锦纶丝 前梳 F:1穿5空44dtex染色锦纶丝 * 1、花型完全组织的大小及图案不受限制 单针选针:不同花纹纵行数=总针数N 不同花纹横列数不限 2、设计与花型准备速度大大提高,调整修改花型方便 花型准备系统 设计绘制花型 设置上机工艺参数 三、电子选针圆纬机的特点 * 第五节 * 单面花式产品设计 一、单面均匀提花织物的设计 (一)单面均匀提花织物的特点及外观 所有线圈大小基本相同(线圈指数相同)。 其织物的外观比较平整,不产生褶皱现象。分为: 1.采用色纱交织 2.采用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交织 3.采用粗细不同的纱线进行交织 * (二)不同颜色纱线交织的提花织物产品设计举例 1. 产品组织: 两色均匀提花组织,即色线. 花宽与花高:花宽B=12纵行,花高H=12横列。 3. 花纹图案及意匠图 4. 根据意匠图编排成圈系统号及选针片号 5. 配色 6. 排列提花片及排花:根据设计花纹宽度B=12,且为对称花纹,可在针筒的针槽内插入1~6号提花片且呈“∧”排列。 7. 上机举例 * 二、单面不均匀提花织物的设计 (一)单面不均匀提花织物的特点及外观风格 线圈大小不一致。 织物正面线圈有的较小,有些被拉得很长。每个线圈背后的浮线多少也不同,使织物产生凹凸不平的外观 * 1.产品组织: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2.花高与花宽:设计者必须根据选用设备的情况确定。现设计花 纹花宽B=12纵行,花高H=84横列。 3.花纹图案:在花宽B=12,花高H=84的范围内设计花纹。 4.配色设计 5.提花片排列:由于花纹属不对称花型,且花宽B=12纵行,可选用第1~12(1~24或1~36)号提花片,按“/”或“\”形排列。 6.排花 7.上机坯布举例 * (二)凹凸产品设计举例 三、短浮线单面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 (一)采用“混吃条”的设计方法 * 所谓“混吃条”的设计方法就是:在单面大提花花纹设计时,为使浮线减小而将提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当排列的设计方法。如图所示。 设计时可按花纹的具体情况,将平针线间隔排列。 (二)采用集圈连接的设计方法 * 这种设计方法是将长浮线通过集圈连接以减短浮线的长度。 四、单面集圈织物设计 (一)单面集圈组织的特点及织物外观风格 利用集圈的排列和使用不同色彩的纱线,可使织物表面具有图案、闪色、网眼及凹凸等效应的外观。 (二)具有色彩图案的单面集圈织物产品设计举例 1.织物组织: 单面集圈组织(e=1) 2.花宽与花高:根据机器设备情况(采用可以选针编织集圈组织的机器),现选择花宽B=10纵行;花高H=6横列。编织一个完全组织花高需6路成圈系统 * 3.花纹图案:在给定的花宽花高范围内设计花纹图案,画出上机意匠图。如图所示。 4.配色设计:根据设计构想及色彩效应形成原理选择各成圈系统的色纱。 5.排花、排提花片及选针片 :根据意匠图所示为对称花纹,并根据所用设备选针机构的特点,将提花片片齿排成“∨”型。 * 第六节 * 双面花式产品设计 一、双面提花产品的特点 花纹可以在织物的一面形成,也可以在织物的两面形成。 根据织物反面的组织结构,可在反面形成横条纹、纵条纹或芝麻点的花纹效应。 * (一)提花织物反面组织的设计 1.两色提花织物 两色提花织物针盘三角有三种配置方式。将使织物反面形成“直向条纹”和“芝麻点”两种外观。 图(1)织物反面呈“直向条纹”,正面容易露底。 图(2)织物反面呈“小芝麻点”花纹效应 。 图(3)织物反面呈“大芝麻点”花纹效应 。 * 二、织物的反面设计 2.三色提花织物 * 图中(1)织物反面呈小芝麻点花纹效应。 图中(2)织物反面呈大芝麻点花纹效应。 3.四色提花织物 * 图中可见,织物反面外观成小芝麻点花纹效应。 三、双面提花组织产品设计 (一)具有花纹效应的提花产品 此类产品多为线圈结构均匀的提花组织,织物表面平整,织物反面各色线圈呈“芝麻点”配置,且分布均匀,无露底的感觉。 1.两色提花产品设计 (1)织物组织:两色提花组织(色纱数e=2) (2)花宽与花高:根据机器选针机构的特点,现设计不对称花纹,花宽B=18纵行,花高H=16横列,e=2,则共需32路成圈系统编织一个花高。 * * (3)设计花纹图案画出意匠图 (4)配色设计:提花织物外观是否好看,不仅与花型有关,而且与配色由密切关系。 (5)排提花片、排花:根据花宽B=18纵行,且为不对称花型,可将1~18(1~36)档提花片排成“/”或“\”型,以控制编织一个(两个)花宽。 (6)织物反面设计:反面采用小芝麻点外观,上三角排列为高、高、低、低。 (7)上机坯布举例 ①机器条件:机号E18双面提花圆机。 ②原料:167dtex涤纶低弹丝。 ③织物规格:纵密Pb=14.6横列/cm,重量为G=180g/m2。 * (1)织物组织:三色提花组织,编织一横列需色纱(路数)数为3。 (2)花宽与花高:现设计花纹花宽B=18横列;花高H=6横列,需18路成圈系统织一个完全组织花高。 * 2.三色提花织物设计 * (3)设计花纹意匠图:成圈系统序号如图右侧所示。第1、4、7……16路喂入色纱1;第2、5、8……17路喂入色纱2。第3、6、9……18路喂入色纱3。 (4)配色设计:当选定3种颜色后,其搭配的方案很多,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 (5)排提花片:将提花片按一个花宽(或一个花宽的整数倍的片齿)排成“/”或“\”型。 (6)织物反面设计:织物反面呈芝麻点效应,上三角配置成高、低、高、低、高、低6路一循环。 (7)上机坯布举例:选用机号为E18的双面提花圆机,167dtex涤纶低弹丝;织物纵密Pb=17.2横列/cm;织物重量为201g/m2。 * 选用有光丝与无光丝交织,使织物有闪色的外观效应,有丝织物的风格。 1.织物组织:两色提花组织。 2.花宽与花高:根据选用机器的特点,现设计花宽B=36纵行,花高H=36横列;2路成圈系统织一个横列。 * (二)闪色提花织物的设计 * 3.花纹图案意匠图 图中奇数路编织无光丝,偶数路织有光丝。 4.提花片排列:将36档提花片以单片形式排成“/”或“\”型。 5.织物反面设计:根据二色提花织物反面设计原则,上三角排成高、高、低、低4路一循环。 6.坯布上机举例:选用UP372型双面提花圆机,筒径762mm,机号E28;72路成圈系统(织一个花高)。选用76dtex有光丝和76dtex无光丝,织物幅宽160~176cm,重量为105~114g/m2。 * 特殊纬编织物产品设计 * 第一节 衬经衬纬组织 一、定义 衬经衬纬组织是在基本组织上衬入不参加成圈的经纱和纬纱形成的。 * (1) (2) 二、衬经衬纬组织的编织方法 * (3) (4) 第二节 经纱提花组织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 经纱提花织物(wrap knitted fabric)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故经纱提花组织可形成纵向条纹花纹,俗称为吊线、分类 经纱提花可分单针和多针。也可和其他组织复合,形成各种经纱提花组织。 * * 单面经纱提花组织 多针经纱提花组织 二、经纱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 单面经编织物 * 。 * 3、设计花纹图案 * 4、 绘制上机图 提花轮顺序按两路编织一个横列,针筒每一转编织四个横列,针筒5转织一个完全组织。 5.排钢米 * 横列号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1 5 9 13 17 1 7- 12 13-14,19-21,24 29-36 43,46-48 51,52,56-58 2 1-6 15-18,22,23 25-28 37-42,44,45 49,50,53-55,59,60 2 6 10 14 18 3 10-12 14-15,20-22,24 30-36 43,44,47,48 52,53,55-59 4 1-9 13,16-19,23 25-29 37-42,45,46 49-51,54,60 3 7 11 15 19 5 7,10-12 15,16,20-22 31-36 37,38,43-45,48 53-60 6 1-6,8,9 13,14,17-19,23,24 25-30 39-42,46,47 49-52 4 8 12 16 20 7 7,8,11,12 16,17,19-23 34-36 38,39,44-46,48 54-60 8 1-6,9,10 13-15,18,24 25-33 37,40-43,47 49-53 花型上机模拟 结构简单; 花纹有位移; 三功位选针; * 三、特点 第二节 * 推片与拨片式选针机构与上机工艺 一、机件配置 * 刀片拨动柄 1、针筒中自上而下插:织针—挺针片—提花片 2、提花片有39档齿,每片保留一档齿,1~37自由选针。 3、选针器上有39档拨片,每档可拨至左、中、右三个位置。 4、选针器上的39档拨片 提花片的39档齿 * 二、选针原理 * 中:拨片的前端作用不到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 这些提花片不被压入针槽,相应的挺针片的片踵露出针筒,受挺针片三角作用,挺针片上升, 将织针推升到退圈高度 (成圈)。 * 右:挺针片在挺针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将织针推升到集圈(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档片齿的提花片被拨片压入针槽,挺针片不再继续上升退圈,从而其上方的织针集圈。 * 左:退圈一开始拨片就将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压入针槽,使挺针片片踵埋入针筒,导致挺针片不上升,织针也不上升即不编织。 * 拨片式选针机构形成花型的大小与拨片的档数,机器的成圈系统数以及总针数有关。 1、 花宽 ∵留齿高度不同的提花片,运动规律可不同 ∴不同花纹纵行数B0=37 当提花片留齿呈步步高“/”或步步低“\”不对称排列 Bmax=37 通常取Bmax=36 当提花片留齿呈对称排列“/\”或“\/” Bmax=74通常取Bmax=72 当提花片留齿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环 则 Bmax=N 通常花宽B取N的约数 * 三、形成花纹的能力 2、花高 一个完全组织的最大花高 Hmax=M/e M-成圈系统数 e-色纱数 实际设计中: 当Hmax /H 为整数时,编织整数个花型 当Hmax /H ≠整数时 ,可将余数的成圈系统设置成不编织 * 例1:根据所给两色均匀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制定上机工艺(排出 成圈系统、提花片、拨片位置) * (1)机器条件:选用S3P172单面提花圆机;成圈系统数72;拨片档数n=37; (2)花宽B=12, 花高H=12; (3)提花片片齿排列:按单片“步步低”方式排列; (4)色纱配置见图,一个横列需二个成圈系统,机器一转3个完全组织花高。 (5)第3横列拨片位置如图所示。 * 成圈系统及色纱配置 * 提花片齿排列 第5、6系统拨片位置 第三节 * 滚筒式选针机构的选针 原理与上机工艺 一、机件配置与选针原理 针筒2的每一个针槽上方插着织针1,下方配置着提花片3。每枚提花片上有一工作踵10及一个片齿9。各个提花片片齿位置高度不全相同,共有37档不同高度。各档片齿一一与选针刀6对应。选针刀是水平配置的,也有37档。各片选针刀一一与选针刀8的片齿对应。选针片插在竖滚筒7的凹槽中,竖滚筒7装在机器台面上。 * 滚筒式选针机构 二、形成花纹的能力分析 (一)完全组织的宽度B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与提花片片齿的档数n有关: B0=n (二)完全组织高度H 不同花纹的横列数H0与下列参数有关: H0=m. M/e 式中:m—每个竖滚筒上安装的选针片数; M—机器的成圈系统; e—编织规则提花组织时的色纱数。 * 1.机器条件 Z113A型提花圆纬机,针筒直径762mm(30英寸),成圈系统数M=48,选针片齿数n=37,竖滚筒上选针片数m=12,机号为E18,针筒总针数N=1656。 2.设计要求 设计一种两色规则提花织物。 3.拟定花宽、花高,画出花型图案 将花型设计成花宽B=36,花高H=48的不对称图案,由H0的计算公式得出编织一个完全组织,需要用到每个竖滚筒中的两种选针片,即m’=H.e/M=48x2/48=2 在36x48区域内画出画型意匠图。 * 三、花纹设计与上机工艺举例 (1)提花片片齿的排列:与意匠图中各纵行的花纹分布有关。图中不同的花纹纵行,其对应的提花片的留齿高度应不同。本例的花宽为36纵行,可将提花片留齿排成步步高。 (2)各成圈系统(各竖滚筒)与意匠图中各横列的对应关系:由于本设计是两色规则提花,即两路编织一个横列。 (3)色纱配置:一般认为,要求花型中色彩突出的色纱应排在色纱循环的第一系统。 * 4.设计上机图 (4)选针片序号排列:当竖滚筒只能顺转时,选针片号只能按1-2-3-4……12顺序排列。对于本例,编织一个花高需要用到每一竖滚筒上的两片选针片。 (5)各选针片片齿的钳留规则:从竖滚筒选针原理可知,每一片选针片实际上是选针编织意匠图中某一横列上的某种颜色线圈。因此应根据这一对应原理,以及提花片片齿的排列和有齿无花,无齿有花的规律,做出各选针片片齿的钳留。 * * 花型意匠图与上机工艺图示例 第四节 * 电子选针原理 一、多级式电子选针器与选针原理 * (一)选针器 1—选针刀 (6-8级) 2—选针电器元件(压电陶瓷或线—接口 压电式选针元件——体积小、工作频率高、发热量和耗电量小等优点。 * (二)选针原理 1、机件配置 针槽自下而上插:提花片→ 挺针片→织针 提花片有8档齿,与8级选针刀相对应,每片仅留一齿。 提花片齿呈步步高“/”或步步低”\”,8片一组重复排满针筒一周。 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针筒每转过八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从而实现连续选针。 2、选针器级数与机号、机速关系 在针织机运转过程中,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在针筒每转过8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从而实现连续选针。 由于选针器工作频率有一个上限,当机号或机速增加时,要求选针器级数也增加,针筒高度也增加。 * * 二、单级式选针器与选针器原理 1、积极式导针 防止织针窜跳: 起针—导针片上的安全踵作用 压针—织针的片踵作用 2、选针器(永久磁铁) 选针区:保持磁性 低电平 消除磁性 高电平、编织 (一)选针元件 1织针, 2导针片, 3挺针片带有弹簧4,选针器5是一永久磁铁,6和7分别是挺针片起针三角和复位三角, 8和9为活络三角 3、三角 三角6:挺针片起针三角 三角7:挺针片复位三角 三角8、9分别为成圈三角和集圈三角,均为活络三角 三角8、9同时拨向高位做成圈;同时拨向低位做集圈 * * (二)选针原理 1、在挺针片3即将进入每一系统选针器5时,受复位三角的径向作用,使挺针片片尾10被推向选针器5,并被其中的永久磁铁区域11吸住,挺针片片尾10贴住选针器表面继续横向运动。 2、针筒每转过一个针距,从发出一个选针脉冲信号至选针磁极12。 3、当挺针片运动到磁极12时, 4、磁极受到高电平脉冲信号→磁极12磁性消除→挺针片在弹簧作用下,尾端10脱离选针器5 →挺针片下片踵沿三角6上升,织针参加成圈或集圈 5、磁极收到低电平信号→12保持磁性→挺针片尾端10被吸住→挺针片下片踵从起针三角6内表面经过→织针不编织 * 该选针机构为二功位选针:编织或不编织、集圈或不编织 选针速度快,大于2000针/秒(多级式80-120针/秒),适应高机号、高机速针织机。 选针器体积小,只需一种挺针片,针筒高度低。 机件磨损小,灰尘造成的运动阻力小。 缺点是加工精度高,配合要求高。 * (三)单级选针器的特点 (三)双罗纹半空气层交织产品设计 * 机号为E28的双面多针道针织机。 纱线旦)半光涤纶长丝,使织物外观挺括、坚牢、不变形并有丝绸感;②13.3tex(120旦)有光粘胶丝,吸湿好、增加织物柔软性、悬垂性和飘逸感。 编织图见右 上机工艺参数见下表 (四)三层交织复合织物设计 * 机号为E28,针筒直径为762mm的多针道双面针织机 使用3种纱线涤/麻混纺纱18.5tex(32英支),用纱比为40%;③ 11.1tex(100旦)涤纶低弹丝(27%)。纱线的前处理为: 涤/麻纱线烧毛、电子清纱络筒,并加油剂柔软润滑处理。 上机工艺参数见下表。 (五)丝盖棉网眼织物设计 在2/4双面多针道针织机上编织 吸湿性、透气性都很好 图中(1)为正面意匠图,图中(2)为织针排针图,图中(3)为上下三角配置图,图中(4)为织物反面网眼效应图。 奇数成圈系统穿放涤纶低弹丝①,显露于织物正面;偶数成圈系统穿放纯棉纱线②,显露于织物里面,并形成网眼蜂巢。每两个成圈系统形成一个线个成圈系统完成。 * (六)变化罗纹半空气层织物设计 图(1)为排针和编织图,图(2)为三角配置图 机号为E18双面多针道针织机 使用16.7tex涤纶低弹丝 织物内在与外观质量均好,下针为织物正面,可用作外衣面料 * (七)双面集圈凹凸花色织物的设计 * 机号为E16的多针道双面针织机 1~4路穿放纱线路穿放纱线涤纶低弹丝。 坯布染色染棉,涤纶仍为白色。 织物表面上,着色的棉纱线纵行凸起,而集圈棉纱所在线圈纵行凹入,并呈现两色网眼蜂巢花纹,外观酷似华夫饼,因而得名闪色华夫格织物。 织物厚实,有弹性。 上下三角配置图 排针与编织图 双面双针双列集圈两色凹凸花纹织物工艺图 提花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 第一节 提花轮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 一、选针机构及选针原理 (一)选针机构 织针 起针三角 压针三角 提花轮 提花轮以20-40°倾斜角安装 提花轮钢片间距=针距 提花轮钢片凹槽中可装高、低钢米或不装钢米 * (二)选针原理 * 提花轮槽中装高钢米——织针上升至退圈高度——成圈 提花轮槽中装低钢米——织针上升至集圈高度——集圈 提花轮槽中无钢米——织针不编织 * * 提花轮与针筒针数之间的关系 提花轮槽数=T 针筒总针数=N N = Z T+r Z-正整数 r-余针数 有两种情况 总针数N可被提花轮槽数T整除(r =0 ) 总针数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T整除(r≠0 ) * 二、矩形花纹的形成和设计 (一)总针数N可被提花轮槽数T整除(r =0 ) R=0时,N=Z T 针筒转一圈,提花轮转Z转 花纹的最大宽度:Bmax=T 花纹的最大高度:Hmax=M/e M-机器路数(即提花轮个数) e -色纱数 (编织一横列所需路数) * * 例:N=12,T=4,M=4,e=1 Bmax=T=4 Hmax=M/e=4 例: 在提花轮提花圆机上编织2色提花织物(e=2),总针数 N=1500, 提花轮槽数T=15 ,机器路数 M=36 (1)计算 N/T=100 r=0 Bmax=T=15 (纵行) 取B=15纵行 Hmax =M/e =36/2=18(横列) 取H=18横列 机器1转可织一个完全组织高度 * * (2)设计花纹图案 B=15纵行 H=18横列 * (3)根据意匠图编排提花轮次序 (4)排钢米 * 横列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1 1 2、7- 9、14 2 1、3-6、10-13、15 2 3 3、6-10、13 4 1、2、4-5、11-12、14-15 3 5 4-12 6 1-3、13-15 4 7 6-10 8 1-5、11-15 * 钢米排列表 横列号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提花轮号 钢米排列 1 1 2、7- 9、14 2 1、3-6、10-13、15 2 3 3、6-10、13 4 1、2、4-5、11-12、14-15 3 5 4-12 6 1-3、13-15 4 7 6-10 8 1-5、11-15 5 9 3-5、7- 9、11-13 10 1-2、6、10、14-15 6 11 2-5、7-9、11-14 12 1、6、10、15 7 13 1-6、8、11-15 14 7、9-10 8 15 1-7、9-15 16 8 9 17 1-7、9-15 18 8 10 19 1-6、8、11-15 20 7、9-10 11 21 2-5、7-9、11-14 22 1、6、10、15 12 23 3-5、7-9、11-13 24 1-2、6、10、14-15 13 25 6-10 26 1-5、11-15 14 27 4-12 28 1-3、13-15 15 29 3、6-10、13 30 1、2、4-5、11-12、14-15 16 31 2、7-9、14 32 1、3-6、10-13、15 17 33 1、8、15 34 2-7、9-14 18 35 1、8、15 36 2-7、9-14 特点:花纹平行排列,垂直重叠,没有纵移和横移 * (二)总针数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整除(r ≠ 0) 例: N=170 T=50 根据:N = Z T+r 170=3×50+20 得出:r=20 * * * 为了保证针筒一周编织出整数个花型,完全组织的宽度B应取N、T、r的公约数。 Bmax为N 、T、r 的最大公约数 例中:N=170,T=50,r=20 则:三者的最大公约数为:10 所以:Bmax=10 取B= Bmax=10 1、完全组织的宽度B 2、提花轮段数A 将提花轮分成几等分,每一分所包含的槽数为完全组织的最大宽度Bmax,则段数为: A= T/ Bmax A=50/10=5(段) * * 3、段的横移数X 段的横移:当r≠0时,针筒每转过一圈,开始作用的段号就要变更一次,这叫段的横移。 段的横移数:余针数中所具有的段数 即: * 4、花高H * 起始段号所对应的转数 第1转与第1段作用 第2转与X+1段作用 第3转与X+1 +X= 2X+1段作用 …… 第Q转与 (Q-1)X+1段作用 第A段所对应的转数 A= (QA-1)X+1 (QA -1)=(A-1)/X Y= QA -1 =(A-1)/X Y=[A(K+1)-1]/X k:正整数,可取0,1,2,3…… * 5.花纹纵移Y 花纹的纵移:两个相邻花型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称为纵移,以Y表示。 * 纵移的横列数: 1、机器条件 总针数N=552 提花轮槽数T=60 机器路数M=8 色纱数e=2 2、计算 求花纹完全组织宽度B N=ZT+r 552=9×60+12 552、60、12的最大公约数为12 Bmax=12纵行 取B=Bmax=12纵行 * (三)工艺设计实例 求花纹纵移Y * 求花纹完全组织的高度H: 求段数A和段的横移数X * 段号作用顺序 二、波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1、图(1)织针编织成1+1罗纹。 2、图(2)前针床向右移过一个针距后,垫上纱线形成交叉的线圈,使线圈倾斜。 * 罗纹波纹组织编织方法 (一)罗纹波纹组织的编织过程 (二)畦编波纹织物的编织过程 图(1)表示垫上纱线形成线不脱圈,垫上纱线a不形成线圈,而呈悬弧,即集圈。图(2)表示前针床向右移过一个针距,则针1处于针2、4之间,垫上纱线不脱圈,则形成集圈,针2、4形成线圈。重复编织,可形成波纹组织。 * 集圈(畦编)波纹组织编织方法 第十二节 复合组织 一、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复合组织(combination stitch)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纬编组织复合而成。 2. 分类 复合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复合组织。双面复合组织 中,根据上、下织针的排针配置不同,又可分为罗纹型和双罗纹型复合组织。 * 1、集圈—平针复合组织(两面织物) 在织物两面由不同品种的纱线形成不同的风格。 图中4路一个循环,1、3路由涤纶丝编织集圈线路由棉纱编织平针线圈。 * 二、常用的几种复合组织 2、罗纹复合组织(双面乔其纱) 罗纹复合组织由正反面线圈纵行根据花纹的需要进行排列而形成,正反面线圈纵行排列不同,则组成不同风格的织物。 右图由一种纱线编织而成,从图中看出排针为罗纹对针,反面线圈由上针高低踵织针相间编织而成,形成的织物具有很强的立体绉纹效应。 * 3、平针—罗纹复合组织(胖花组织) 胖花组织(blister)是按照花纹要求将单面线圈架空地配置在双面纬编地组织中的一种双面纬编组织。 (1) 单胖组织(single-blister) 针筒针在织物一个完整线圈横列中仅有一次单面编织。 * 图中平针与罗纹组织分别由两种不同的色纱编织。图中(1)为单胖组织的线)为编织图和意匠图。每两路编织一个横列,一个完全组织为4个横列,4个纵行,1、3、5、7路编织罗纹地组织,由一种纱线路编织平针胖花线圈,由另一种纱线编织。由于胖花线圈浮在罗纹地组织上,凸出在织物表面,故有胖花之称。 * (2)双胖组织(double-blister) 针筒针在织物一个完整线圈横列中连续两路单面编织,根据色纱数多少也可分为素色和多色。 图中(1)为双胖组织的线)为编织图和意匠图。该图与单胖组织图相比,每一横列中,双胖组织的平针线圈比单胖组织多编织一次,因此,双胖组织的凸纹效应、立体感就比单胖组织明显。双胖组织的克重、厚度比单胖组织高。 * (4)平针—衬纬—罗纹复合组织(绗缝组织) 在平针组织、衬纬组织、罗纹组织的基础上复合而成的一种组织。 图中1、3、5、7、9、11路纱线路纱线编织平针线圈组织,a,b,c为衬纬纱线,被罗纹线圈夹在其中,为平针线圈遮盖。上针的高低踵均参加编织,衬纬纱线是在编织罗纹时衬入的,并不参加成圈。 * 多针道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 第一节 * 多针道纬编圆机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一、选针机构与选针原理 (一)选针机构 1.织针: 按针踵高度不同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4种不同踵高,最多可有9种不同踵高。 (1)单踵式:每针一踵,起选针、起针和压针作用; (2)双踵式:每针两踵,上踵起压针作用,所有针都为同一种高度。下踵起选针和起针作用,分成不同踵高。 * (1)分成不同高度的针道,与相应的针踵高度相对应。 (2)分成不同的形状,分别为: 1)下三角: a. 成圈三角;b. 集圈三角;c.不成圈(浮线)上三角: a. 成圈三角(包括同步成圈三角和滞后成圈三角); b.集圈三角; c.?不成圈(浮线)三角;d.?防窜三角 ? * 三角类型 2.三角 根据要求编排织针和三角,完成相应的编织结构。 1.不同花纹纵行数和最大花宽Bmax (1)不同花纹纵行数B0 B0=n n:选针踵的档数 (2)最大花宽Bmax a.不同踵高按步步高“/”或步步低“\”排列: Bmax= B0=n b.对称排列: Bmax= 2(B0-1)=2(n-1) c.无规律排列: Bmax=N N:针筒总针数 2.不同花纹横列数和最大花高H0 按三种三角不同的排列方式组合:H0‘=3n n:针道数 4针道:H0‘=34=81; 3针道:H0‘=33=27 考虑全浮线 * (二)选针原理 二、上机工艺 (一)单面多针道上机工艺 1.非对称花型 原则:不同纵行必须排不同踵高的针 * 非对称花型的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配置图示例 2.对称花型 * 对称花型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配置图示例 3.无规则花型 * 无规则花型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配置图示例 第二节 * 单面多针道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一、单面结构花型产品设计 (一)斜纹织物 针织单面斜纹织物是利用线圈、悬弧、浮线等线圈单元有规律地组合而成,使织物工艺反面由短浮线形成连续斜向的纹路。分单斜纹和双斜纹两种。 1.单斜纹 右图为单斜纹图例,一般单斜纹织物的斜纹效果不够明显。 * 单斜纹的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 配置图示例 2.双斜纹 * 双斜纹的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 配置图示例 花高、花宽分别为4横列与4纵行 斜纹效果明显,生产中常使用 3.轻斜纹 * 双斜纹的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 配置图示例 采用线圈与浮线两种结构单元组合 织物质地较轻薄,蓬松柔软 1.单珠地网眼 (1)无平针横列 * (二)珠地网眼织物 特点:织物有凹凸感,效应在织物反面。 无平针横列单珠地网眼的意匠图、织针排 列、三角配置图示例 (2)有平针横列 * 有平针横列单珠地网眼的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配置图示例 特点:织物有凹凸感,因为中间有平针横列,效应在织物正面。 2.双珠地网眼 (1)无平针横列 * 无平针横列双珠地网眼的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配置图示例 特点: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 应在织物反面。 (2)有平针横列 * 有平针横列双珠地网眼的意匠图、织针排列、三角配置图示例 特点: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应 在织物正面。 (三)乔其纱 * 采用机号为E24的四针道单面针织机和16.7tex涤纶变形丝编织,织物质地细致柔软,透气凉爽,绉效应明显,易作衬衫、裙装面料。 采用机号为E28的四针道单面针织机和8.3tex涤纶变形丝编织,织物轻盈柔软,飘逸凉爽,绉纹细致,其外观风格和手感等特征可与真丝绸中的高级绉绸相媲美,是高档衣裙面料。 (四)色织小提花 * 图中表示两色不 对称花纹提花 分别为意匠图、 排针图、穿纱 图、三角配置图 (五)平针衬垫 * 图中为四针道单面 圆纬机上编织1:2 左斜衬垫组织的上 机工艺图,使用6路 一循环。 分别为意匠图、织 针排列图和三角配 置图。 第三节 * 双面多针道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一、设计条件 双面多针道针织机,是指上针与下针都具有两种以上的针踵和针道级数,上下针道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针道数一般为2,下针道数则多为2或4;还有上下均为4针道的双面多针道针织机;按上针盘与下针筒上针槽的配置关系,可分为罗纹式配置与棉毛式配置两种形式。 在双面多针道针织机上,可以使用4种变换三角,它们是:成圈、集圈、浮线三角与防窜辅助退圈三角。通过三角变化、织针排列以及纱线穿放等工艺设计,可以用双面多针道针织机生产罗纹、双罗纹(棉毛)、罗纹复合组织、双罗纹复合组织等多种织物产品。 * 二、产品设计 (一)丝盖棉产品设计 * 编织丝盖棉织物时,其面纱一般选用涤纶低弹丝、锦纶弹力丝、腈纶纤维纱或毛纱;地纱多采用纯棉纱线、棉混纺纱或导湿性好的丙纶丝等。 产品透气、吸湿、柔软、保暖,穿着舒适。 (二)双罗纹空气层两层织物设计 * 上表为两种两层织物。当使用①16.7tex(150旦)涤纶低弹丝,②18tex(32英支)纯棉纱线的棉毛式多针道针织机上编织罗纹与单面组织复合而成的双罗纹空气层组织时,可以使织物一个表面显露涤纶,另一个表面显露为涤、棉线圈横列相间的横条,一般将涤纶显露面作为服用正面,与纯涤纶或纯棉相比,该织物具有穿着舒适、布面停括、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用作外衣面料。 二、毛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特性 1、织物较紧密,毛圈松散易转移 2、具有良好的保暖性与吸湿性 3、产品厚实,柔软 用途 适于制作毛巾毯、睡衣、浴衣以及休闲服等。 * 三、毛圈组织的编织方法 * (一)毛圈的成圈机件 1、导纱器 与编织添纱组织相似,两个导纱孔。 1-地纱,垫入位置较低; 2-毛圈纱,垫入位置较高。 编织毛圈组织用导纱器 * (1)地纱1和毛圈纱2可分别在沉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进行弯纱。 (2)若要改变毛圈的高度,需要更换片鼻高度不同的沉降片。 (3)不同型号的毛圈针织机所用的沉降片结构不一定相同。 2、沉降片 ←毛圈的形成 ←一种特殊的毛 圈沉降(片 鼻较长、较 宽)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1 - 脱圈沉降片 2 - 握持毛圈沉降片 * 以图示双沉降片编织普通毛圈组织为例 双沉降片结构 * 成圈过程 (1)织针上升退圈-图(1) 针1上升退圈。 垫纱前,两片沉降片相对运动;握持毛圈沉降片4向针筒中心挺进,其片鼻伸入前几个毛圈2中去,抽紧,使毛圈高度均匀。 脱圈沉降片3略向外退,放松地纱线)垫入地纱和毛圈纱-图2 地纱5通过导纱孔6垫入,垫入位置较低; 毛圈纱7通过导纱孔8垫入,垫入位置较高; 握持毛圈沉降片4和脱圈沉降片3都向外退出。 (3)弯纱成圈 两片沉降片都朝针筒中心运动直到弯纱结束。 毛圈纱7在握持毛圈沉降片4的点9上弯纱。 地纱5在握持毛圈沉降片4的搁持边沿10与脱 圈沉降片3的斜边沿11(见图(4))的相交 点12处弯纱。 * 1、编织方法: (1)通过选针,编织提花毛圈组织。 (2)通过选择沉降片,可以编织浮雕花纹毛圈。 2、选针编织提花毛圈 (1)采用双沉降片和预弯纱技术进行 编织。 (2)双沉降片的结构(如图示)。 1-毛圈沉降片 2-握持沉降片 (三)花式毛圈的编织 某种双沉降片结构 * (3)编织两色提花毛圈组织时织针与双沉降片的 运动轨迹及其配合。 (4)编织过程 ① 起始位置 位置A,对应图(1),织针1的针头大约与握持沉降片4的片颚6相平齐。 ② 垫入地纱 位置B,对应图(2),所有织针上升到退圈最高点,地纱28垫入针钩,握持沉降片4略向针筒中心移动以握持住旧线让出空间。 * ③ 地纱预弯纱 位置C,对应图(3),织针结束下降,旧线将针舌关闭,但不脱圈。在织针下降过程中,地纱搁在沉降片的片鼻边沿7上预弯纱,与此同时,毛圈沉降片9向中心运动,用片鼻握持住预弯纱的纱线。 * ④ 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色毛圈纱 位置D和D’,对应图(4)、(5), 被选中的织针上升被垫入第一色毛圈 纱31,此时地纱28夹在握持沉降片边 沿7与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间,而旧线握持。 ⑤ 第一色毛圈纱预弯纱 : 位置E和F,对应图(6)(7),织针下降钩住毛圈纱31,使其搁在毛圈沉降片9的边沿11上预弯纱,形成毛圈。 此时,预弯纱的地纱28在张力作用下被握持在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下。织针再次处于“集圈”位置。 * ⑥ 被选中的织针垫入第二色毛圈纱 位置G和G’,图(8)、(9),织针再次进行选针,上升退圈,并垫入第二色毛圈纱33,毛圈沉降片略向针筒中心移动,将第一色毛圈纱推向针背。 * ⑦ 第二色毛圈纱预弯纱 位置H和J,对应图(10)(11),织针下降,第二色毛圈33纱搁持在毛圈沉降片边沿11上预弯纱形成毛圈。 * ⑧ 旧线圈脱在预弯纱的 地纱和毛圈上形成新线) 织针下降,钩住纱线穿过 位于握持沉降片边沿6上的旧线,形成封闭的新线圈。 * 第八节 长毛绒组织 1.定义 凡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纤维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high-pile fabric)。 2.分类 长毛绒组织可分为普通长毛绒和提花或结构花型的长毛绒。 * 一、长毛绒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普通长毛绒组织结构 二、长毛绒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纤维留在织物表面的长度不一,可以做成毛 绒和毛干两层 手感柔软 保暖性和 耐磨性好 比天然毛皮轻 不易被虫蛀 2、用途: 用于服装、动物玩具、拖鞋、装饰织物等。 * 三、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 * 1、梳理装置——由输入辊罗拉1和3、梳理辊4、钢丝滚筒5组成,纤维毛条2由输入辊输送到梳理辊4上。 2、毛条喂入装置——借助特殊形状的钢丝6,滚筒5从梳理辊4上去过纤维束8,并将其输入退圈织针7的针钩。 * 3、编织过程——吸风管A将散乱纤维吹走,织针进入垫纱成圈区域时,针逐渐下降,从导纱器B中喂入地纱;地纱与纤维束共同编织形成长毛绒织物,地纱处于长毛绒织物的工艺正面,纤维束的两个头端露在长毛绒组织的工艺反面。 4、提花或结构花型长毛绒——可通过电子或机械选针机构,对经过每一纤维束梳入区的织针进行选针,使选中的织针退圈并获取相应颜色的纤维束 。 第九节 菠萝组织 一、定义和分类 1、定义 菠萝组织(pelerine stitch, eyelet stitch)是新线圈在成圈过程中同时穿过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编组织。 2、分类 单面菠萝组织 双面菠萝组织 * * 1、编织方法: 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相邻的针上借助于专门的钩子或扩圈片完成。右上图1为双侧扩圈片,2为扩大的沉降弧,3和4位针盘针。 2、移圈机件:右下图为移圈钩子,包括片踵1、片肩3、片尖4和弯弧5。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工艺 * (1)选择移圈钩子并使其片尖伸到针筒针的握持平面线)针筒针编织线)钩子向外推动沉降弧H并把它引向如图中(3)所示的下针钩平 面线)针筒针上升,穿过被移圈钩子扩展的沉降弧,使沉降弧H套到 针筒针上,如图中(4); (5)钩子撤回到不工作位置,并使针筒针移到起始位置。 3、编织过程 第十节 纱罗组织 一、纱罗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纱罗组织(loop transfer stitch)是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花纹要求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某一纵行转移到另一纵行。 2.分类: (1)单面纱罗组织 (2)双面纱罗组织 * (1)单面纱罗组织 图中第Ⅱ横列,针2、4、6、8上的线针将空针垫纱,在织物表面,那些纵行暂时中断,从而形成孔眼。 移圈是在部分针上相互进行的,移圈处的线圈纵行并不中断,这样在织物表面形成扭曲状的花纹纵行。 * 单面网眼纱罗组织 单面绞花纱罗组织 * 在针织物两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另一个针床与之相邻的针上,或者将两个针床上的线圈分别移到各自针床的相邻针上。 (2)双面纱罗组织 一个针床向另一个针床移圈的双面纱罗组织 同一针床移圈的双面纱罗组织 二、纱罗组织织物的特性和用途 1、特性 可以形成孔眼、凹凸、纵行扭曲等花色效应 透气性较好 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改变组织结构 2澳门游戏APP下载、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毛衫、妇女时尚内衣等产品。 * 三、纱罗组织的编织方法 1、编织方法: 将下针1上的针编弧5转移到上针3上。 (1)下针1先上升到高于退圈位置,针编弧5被扩张; (2)上针3径向外移穿过扩圈片及针编弧5; (3)下针1下降,将针编弧5留在上针3上。 * 纱罗组织的编织方法 * (1)针盘与针筒三角均有成圈系统和移圈系统; (2)每三路中有一移圈系统; (3)上针与下针的对位(罗纹对位→移圈对位); (4)采用同步成圈或滞后成圈方式,以滞后为主。 2、成圈系统 移圈时上下织针的对位 * I:起始位置。 Ⅱ:上、下针开始退圈,上针为不完全退圈。 Ⅲ:下针退圈→扩圈;上针头与下针针背平齐,可阻挡下针上的旧线圈随针上升,有利于下针的退圈。 3、移圈过程 Ⅳ:下针上升,利用扩圈片上的台阶将扩展的线圈高于上针,上针外移,针头穿进扩展的线圈中。 Ⅴ:下针下降,针舌关闭;上针受圈,完成转移。 Ⅵ:上针向针筒中心移动,带着转移过来的线圈回到起始位置。 * 第十一节 波纹组织 1.定义: 波纹组织是由倾斜线圈形成波纹状的双面纬编组织。 2.分类: (1)罗纹波纹组织 (2)集圈波纹组织 * 罗纹波纹组织 集圈波纹组织 一、波纹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一)罗纹波纹组织 1+1罗纹波纹组织是在编织1+1罗纹时,每一横列交替地将一只针床相对于另一针床向左或向右移过一个针距,形成具有曲折效应的线圈纵行。 右图上的波纹组织移动1针距,右图下的波纹组织移动2针距,下图的外观曲折显著。 为了形成明显的曲折凸纹效应,一般采用复合罗纹。 * (二)集圈波纹组织 集圈波纹组织是以畦编组织为基础组织,在织物正面形成曲折花纹,反面为直的纵条纹。 * 二、集圈组织的编织方法与走针轨迹 1. 编织方法—选针 织针1、3被选中,上升到退圈高度--成圈 织针2被选中上升到集圈(即不完全退圈)高度—集圈 * 集圈组织编织方法 2. 走针轨迹 虚线 为编织成圈的走针轨迹,织针处于完全退圈高度(图2) 虚线 为编织集圈的走针轨迹,织针处于不完全退圈高度(图3) * 编织集圈组织的走针轨迹 三、集圈组织编织工艺实例 以多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编织单面集圈组织为例: * 图(1)中,第1、3横列编织集圈与成圈,第2、4横列全 部成圈 该组织只需要两种织针、两条针道的三角,图(2)(3) 第四节 添纱组织 一、添纱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 添纱组织(plating stitch)是指针织物上的全部线圈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 * ←1 - 纱线. 分类 添纱组织可分为全部线圈添纱和部分线)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织物所有线圈均由二个线圈重叠而成。织物一面由一种纱线显露,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露。例如:简单添纱组织,交换添纱组织。 * 交换添纱组织:根据花纹要求相互交换两种纱线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相对位置 。 罗纹添纱组织:以1+1罗纹为地组织形成的添纱组织。 * 交换添纱组织结构 罗纹添纱组织结构 1-纱线)部分线圈添纱组织:在地组织内,仅有部分线圈进行添纱,有绣花添纱和浮线(架空)添纱两种。 * 绣花添纱组织结构 绣花添纱组织:将与地组织同色或异色的纱线沿纵向覆盖在织物的部分线圈上形成的一种局部添纱组织。 地纱 添纱 浮线添纱组织(又称架空添纱组织),是将与地组织同色或异色的纱线沿横向覆盖在织物的部分线圈上而形成的一种部分添纱组织。 * 浮线-添纱 二、添纱组织的编织方法 * (一)编织条件及影响因素 1、编织条件 采用特殊的纱线喂入装置以便同时喂入地纱和添纱。并在垫纱和成圈过程中,保证面纱在织物正面,地纱在织物反面。 2、成圈过程中纱线相对位置的分析 垫纱时,必须保证添纱靠近针背,地纱靠近针钩。添纱垫纱横角地纱垫纱横角。 * 添纱与地纱的相互配置 地纱与添纱的垫纱 编织添纱组织专用导纱器 添纱组织的编织方法 注:1-地纱;2-添纱 3、影响因素: (1)垫纱角(见2) (2)织针和沉降片的外形 (3)纱线的性质:线密度、摩擦系数、 刚度等 (4)线)纱线张力、牵拉张力和纱线粗细等 * 织针外形对编织添纱组织的影响 图(1)为普通织针,真够内侧不平,垫在针钩内侧的两种纱线,随织针下降,易翻滚错位,影响覆盖效果。 图(2)中织针的针钩内侧较直,在成圈时两种纱线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适合添纱组织的编织。 * (1) (2) * (二)成圈过程 2、交换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1)采用辅助沉降片的成圈 过程: 普通沉降片和辅助沉降片, 插在同一槽内起翻转两种纱 线的作用。 成圈(弯纱)前,纱线 在 针钩内侧,成圈(弯纱)时, 纱线、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与平针组织相同,仅采用专门的导纱器和织针。 3-辅助沉降片;4-织针;5普通沉降片 * 图(1)表示开始垫纱时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 图(2)表示正常添纱编织。 图(3)表示沉降片向右运动,织针下降过程中纱线)采用特殊沉降片的成圈过程 1-纱线、绣花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1)编织绣花的线不穿在同一导纱器 上。 (2)绣花纱有专用的导纱片。 (3)绣花纱导纱片根据花纹要 求进入垫纱位置。 * 1-导纱片 2-绣花线、浮线(架空)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1)地纱1垫纱位置低,使所有的织针能垫纱编织。 (2)面纱2垫纱位置高,被选上的织针(根据花纹要 求) 可以同时垫上面纱与地纱;未被选上的织针,其面 纱在该织针的针背后成浮线-织针 第五节 衬垫组织 一、衬垫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衬垫组织(fleecy stitch, laying-in stitch, laid-in stitch)是以一根或几根衬垫纱线按一定的比例在织物的某些线圈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在其余的线圈上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的一种花色组织。其基本结构单元为线)平针衬垫组织(two-thread fleecy):以平针为地组织 (2)添纱衬垫组织(three-thread fleecy):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 组织,衬垫纱周期地在织物的某些圈弧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 * 二、衬垫组织的编织方法 * (一)平针衬垫组织 1、结构形式: 平针衬垫组织以平针为 地组织,如图所示。 图中1为地纱编织平针 组织。 图中2为衬垫纱,它按 一定的比例编织成不封 闭的 圈弧悬挂在地组 织上。 1-地纱 2-衬垫纱 2、编织方法: * 单面多针道针织机上编 织。 编织一个横列采用两路 成圈系统:第一路编织 平针地组织,第二路编 织衬垫纱。 右图中,织针排列和三 角配置,四路编织一个 完全组织。 平针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 (二)添纱衬垫组织 * 1、形成方式: 1)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2)衬垫纱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 2、特点: 1)衬垫纱不显示在织物的正面。 2)从而改善了织物的外观。 1-面纱 2-地纱 3-衬垫纱 * 添纱衬垫组织可在钩针和舌针的针织机上编织。 1)机件: 单面四针道舌针圆纬机 双片颚的沉降片 编织一个横列需要三个成圈系统 2)成圈过程 (1)喂入衬垫纱 编织衬垫纱的织针根据垫纱比的要求上升,如图(1)中实线 的位置,其余的织针不上升,如图(1)中虚线)所示。 衬垫纱D垫入后,沉降片向针筒中心运动,使衬垫纱弯曲,衬垫纱 从针钩移到针杆上,如图(3)所示。 3、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 * * 添纱衬垫组织编织方法动画演示 * (2)喂入面纱 两种高度的织针随针筒的回转,在三角的作用下,织针下降 至图(1)中 3 的位置,使面纱纱线)所示。 所有的织针继续下降至图(1)中 4的位置,织针1、4、7…… 上的衬垫纱D脱圈在面纱E上,如图中(5)所示。此时,衬垫 纱在沉降片的上片颚上。 (3)喂入地纱 针筒继续回转,所有的织针上升至图(1)中5的位置,此时面纱形成的线圈仍然在针舌上,然后垫入地纱F,如图中(6)所示。 织针下降至图(1)中6的位置,织针、沉降片与三种纱线)所示。 织针继续下降至 (1)中7的位置时,织针下降到最低点,针钩将面纱和地纱一起在沉降片的下片颚上穿过旧线圈,形成新线圈。此时,衬垫纱就被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完成一个横列编织。 图(2)~(8)显示了成圈过程中织针与沉降片的运动。 当织针位于图(8)的位置时,又可以继续下一个横列的编织。 * 第六节 衬纬组织 一、衬纬组织的定义 1.定义 衬纬组织(weft insertion stitch)是在纬编基本、变化或花色组织的基础上,沿纬向衬入一根不成圈的辅助纱线而形成的。衬纬组织一般多为双面结构,纬纱加在双面织物的中间。 * 衬纬组织结构 二、衬纬组织的特性和用途 1、衬纬组织的特性取决于地组织和纬纱的性质。 2、当纬纱采用弹性纱线时,可增加织物的横向弹性,织物用来制作无缝内衣、袜品、领口、袖口等,但裁减时易回缩,不适合做裁减缝制的衣服。 3、当采用非弹性纬纱时,织物结构紧密,尺寸稳定,延伸性小,适宜做外衣;若纬纱处于正、反层夹层空隙中,织物的保暖性好。 * 三、衬纬组织的编织方法 * 编织衬纬组织的关键是将纬纱仅喂入到上、下织针的背面,使 其不参加编织,纬纱被夹在圈柱中。 采用特殊的喂纱嘴6。 在织针出筒口进行退圈前,把纬纱喂入上、下织针的针背后。 当上、下织针垫上新纱线成圈后,纬纱夹在上、下圈柱之间。 衬纬组织编织原理 1、2-上、下 针运动轨迹 3-导纱孔 4-导纱器 5-喂纱孔 6-喂纱器 第七节 毛圈组织 一、毛圈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毛圈组织(plush stitch)是由平针线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组合而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分类 (1)普通毛圈(unpatterned plush)组织: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拉长形成毛圈。 (2)花式毛圈组织:通过毛圈形成花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可分为提花毛圈组织,浮雕花纹毛圈组织,高度不同的毛圈组织等。 * * (一)普通毛圈组织 (1)满地毛圈——把每一路每枚针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圈而且使毛圈线圈形成拉长沉降弧的结构。非满地毛圈并不是每一个毛圈线圈都有拉长的沉降弧。 (2)正包毛圈——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并将毛圈纱线圈覆盖的一种形式。 优点:防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毛圈纱被从正面抽出,尤其适合于要对毛圈进行剪毛处理的天鹅绒织物。 (3)反包毛圈——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 优点:对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形成双面绒织物。 * (二)花式毛圈组织 (1)提花毛圈组织 每一线圈横列除了有地纱外,还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毛圈色纱。它可以是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2)浮雕花纹毛圈组织 利用毛圈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浮雕花纹效应,为非满地毛圈结构。 浮雕花纹毛圈意匠图 * 形成毛圈花纹的原理与浮雕毛圈相似,不同的是,浮雕毛圈组织中平针线圈由较低的毛圈来代替,形成两种不同高度的毛圈。具有高、低毛圈形成的花纹效应。 (4)双面毛圈组织 织物两面都形成有毛圈的一种组织。 纱线形成正面毛圈 纱线形成反面毛圈 双面毛圈组织结构 (3)两种不同高度的毛圈组织 举例 * 2. 特点 能够清晰地表示纱线在织针上的编织情况,特别是可以表示上下针(前后针)的编织情况 特别适合于双面结构花型的表示 不适合于大提花花型的表示 * 四、三角排列图 1. 定义:根据编织情况在每一路排列三角种类,用以表示舌针纬编机织针的工作情况以及织物的结构,一般用于多针道针织机。 * 2. 三角配置表示方法 成圈、集圈和不编织的三角配置表示方法 注:当三角不编织时,有时可用空白来取代符号“-” 三角配置方法 三角名称 表示符号 成圈 针盘三角 ? 针筒三角 ? 集圈 针盘三角 针筒三角 不编织 针盘三角 — 针筒三角 — * 第二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 *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 提花组织织物 * * 1.色织提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线编织而成,当一种色纱成圈时,其他纱线以浮线的形式存在于成圈纱线的后面。 (一)单面提花组织 在单针床针织机上形成的提花组织。 可分为色织提花和结构提花(素色提花)。 特点 在每一横列,每枚针应该且仅形成一个线圈; 二色提花,每一横列由两根纱线编织而成; 三色提花,每一横列由三根纱线编织而成; 四色提花,每一横列由四根纱线编织而成; 织物反面有浮线,又叫有虚线.素色提花(结构提花):由单一颜色纱线通过浮线和拉长线圈形成结构花纹效应,如凹凸、褶裥等。 * * (二)双面提花组织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的提花组织。通常在织物的一面形成色彩花纹效果。根据其反面效果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1.横条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特点 正面一横列由两根(两色提花)或三根(三色提花)纱线编织而成;反面一横列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 正面形成所要求的花纹,反面形成横条纹; 正面纵密/反面纵密=1/2(两色提花)或1/3(三色提花); 采用色纱数越多,正反面线圈密度差异越大; 正面花纹不清晰,易漏底。 * 在编织反面线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又称完全提花组织。 2.芝麻点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正面按照花纹要求进行选针编织;反面上针一隔一进行编织,反面由两根纱线形成一个横列。又叫不完全提花。 特点: 反面呈芝麻点外观; 正面纵密/反面纵密=1/1(两色提花)或2/3(三色提花) 正反面线圈密度差异较小,不易漏底; * * (1)两色芝麻点提花 (2)三色芝麻点提花 * 3.空气层提花 织物两面反向选针提花。织物正面按照花纹需要选针编织,织物反面与正面选针相反,正面编织时,反面不编织;正面不编织时,反面选针编织。 特点: 织物两面密度相差小,无漏底现象; 织物两面颜色互补; 在织物中形成空气层效应,易起皱; 需在两个针床都能选针的机器上编织。 * (1)满针空气层 * 织物反面满针编织。 (2)抽针空气层 * 织物反面隔针编织。 提花组织特性: 1、由于提花组织中存在有浮线,因此延伸性较小,单面组织的反面浮线不能太长,以免产生抽丝疵点。对于双面组织,由于反面织针参加编织,因此不存在浮线的问题,即使有也被夹在织物两面的线、由于提花组织的线圈纵行和横列是由几根纱线形成的,因此它的脱散性较小。这种组织的织物较厚,平方米重量较大; 3、由于提花组织一般几个编织系统才编织一个提花线圈横列,因此生产效率较低,色纱数愈多,生产效率愈低。 * 二、提花组织的成圈过程 (一)单面提花组织的成圈过程 * 单面提花组织编织方法 1.(1)成圈针1、3沿挺针三角上升到退 圈最高点,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并垫上新纱线不上升、不退圈,也不钩取新纱线针下降,将新喂入的纱线弯曲成圈并穿过旧线仍处于静止状态,旧线圈由牵拉力作用被拉长成大约2倍大小;新纱线以直线段浮在拉长线圈的后面。 * (二)编织提花织物的走针轨迹 成圈 不编织 虚线:被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虚线:未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第三节 集圈组织 * 一、定义和分类 1. 定义: 集圈组织(tuck stitch)是一种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其结构单元由线圈与悬弧组成。 * 集圈组织结构 2. 分类 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 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圈组织 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为单针、双针、三针集圈 * (一) 单面集圈组织 1. 定义: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 单面集圈组织 2. 特点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 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 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 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 *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3. 结构效应 具有斜纹效应的集圈组织 凹凸小网孔效应 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织物 集圈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孔也愈大 * 具有凹凸小孔效应的集圈组织 色彩花纹效应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 * ←具有彩色花纹效应 的集圈组织 (二)双面集圈组织 1. 定义: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2. 作用:形成花色效应;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 3. 常见组织 (1)半畦编组织: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 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 * 半畦编组织 * (2)畦编组织: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 的,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 畦编组织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 第一章 纬编花式组织 *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 一、线圈结构图 二、意匠图 三、编织图 四、三角排列图 * 一、线、定义: 用图形来表示线圈在织物内的形态,简称线ae;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